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全面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政策,2025年向基层医疗机构支付结余资金逾7367.25万元。此举标志着以控制成本、提升健康为导向的“三明医改”模式在新疆实现实质性落地,推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加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一、总额预付,责任共担。医保部门基于历史数据与健康需求,向县域医共体整体打包支付年度医保基金预算。医共体(通常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需统筹管理辖区居民健康,对基金使用负总责,因健康管理水平提高,发病率降低,结余的资金可留给医共体使用。
二、结余留用,提质增效。年度结算时,若医共体辖区参保人员实际发生医疗费用低于预算总额,形成的基金结余经考核合格后,全部返还给医共体成员单位自主支配,可用于绩效奖励。
截至目前,各统筹地区通过该机制已向符合条件的县域医共体支付结余留用资金7367.25万元人民币。这笔资金明确可用于:一是医务人员绩效奖励。直接激励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薪酬与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成效挂钩。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投入设备更新、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发展健康管理。三是支持开展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健康宣教等非治疗性健康服务。
三、健康导向凸显,资源加速下沉。结余留用机制从根本上扭转了医疗机构靠多开药、多做检查增收的传统路径。医共体主动精控不合理医疗支出,将工作重心前移,大力发展家庭医生签约、健康随访、早筛早诊等预防性服务,从“管治病”到“管健康”,通过主动控费、提升效率、医防融合,努力让居民“少生病、晚生病”。
四、借鉴三明经验,强化健康责任。该政策核心借鉴了福建三明医改“总额包干、结余留用”的支付精髓,并结合新疆地域广阔、基层薄弱的实际,通过县域医共体这一载体,资金和政策双重激励,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向县域内回流,促进了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农牧民在家门口获得更好健康保障,让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国家深化医改的重要方向,旨在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共同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特别是总额预付与结余留用,是发挥医共体作用、实现医防融合的有效抓手,推进县域医共体更加注重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下一篇:

-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
地址:天山区和平南路137号业务电话:0991-7610999
-
工作时间:
夏季(当年5月1日至9月30日)上午10:00-14:00 下午16:00-20:00 冬季(当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上午10:00-14:00 下午15:30-19:30
-
ICP备案号:新ICP备200003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500000090
公安机关备案号:65010202001232号